北大天才少女黑历史曝光惹网友热议:你不是卖

摘 要

  大家好,我是快乐育儿的王荣辉Grace! 最近我迷上了“脱口秀天才”李雪琴,她自称北大“废物”,各种出人意料的梗,和独特的幽默感,尤其是她总爱吐槽她妈妈: 我在想,到底这么


大家好,我是快乐育儿的王荣辉Grace!

最近我迷上了“脱口秀天才”李雪琴,她自称北大“废物”,各种出人意料的梗,和独特的幽默感,尤其是她总爱吐槽她妈妈:


我在想,到底这么亲密的母女关系是怎么培养的呢?就去搜了搜她的情况。

万万没想到,她竟然曾患重度抑郁,还多次割腕自杀!

这种坏情绪的源头,来自于父母离婚后的那一年,她妈妈情绪不稳定,经常毫无征兆地指责和抱怨还在上初中的她:

写完作业想放松下看看电视,被妈妈劈头盖脸大骂一顿;

考试成绩不理想,她自己觉得还行,妈妈却崩溃到大吼...

她自己曾在节目中调侃:“其实,是我带大我妈的。”


幸好后来,妈妈和她都及时走出来,才有现在这么开朗治愈的李雪琴。但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及时醒悟,更多的人把对孩子的抱怨和指责,变成了常态。

央视主持白岩松就说“中国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”:

“中国的很多家长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够进步,然后把责任说成是社会问题、是教育问题,其实这种抱怨里面相当大的比例还藏着推卸自己责任的部分。”

Grace发现,“中国式”教育的一大特点,就是习惯性的指责和抱怨。


为什么大人

总爱抱怨孩子

曾经看过一个泰国广告,妈妈们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,当孩子们走出门口,满身泥泞,妈妈们无一例外开始指责孩子:“你为什么要弄得这么脏!”


这时,学校门口大屏幕突然播报“本日好学生”,上面竟然是自己的孩子!原来校园里的花匠爷爷的推车翻了,孩子们主动帮忙搬花盆,才把衣服弄脏了。

如果没有视频,小朋友又不善表达的话,妈妈们这种惯性指责,无疑在孩子心中划了一道伤口,拉开和孩子的距离。

在Grace看来,爱指责和爱抱怨,是因为家长自己没有“长大”,不会用成熟的方式理解和处理孩子的问题。

没有同理心的父母,只会看到孩子的“不是”

我非常欣赏,大张伟在节目中谈到父母为什么不能以己度人:


我们小时候不都是爱玩泥巴,爱玩水枪,有各种天马行的想法,也会因为大人的不理解哭闹不止....

怎么我们长大了,就不理解小时候的那个自己呢?还是我们已经习惯性的想要让孩子遵守规则,来显示大人的权威?

无能的父母,更容易对孩子充满抱怨指责

知乎上有人提问: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指责别人?

其中有个高赞回答说:因为指责别人无能,比指责自己无能要容易得多。

对啊,指责最弱小的孩子,不比承认自己“没教好”、“不知道怎么管教”要容易得多吗?

Grace想和爸爸妈妈们说:指责抱怨只是情绪宣泄,而不是在解决问题;只有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时,才会习惯性选择指责抱怨。


被指责的孩子

最可能成为3种人

心理学家武志红说:父母是情绪发射器的源头,而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。

而父母长期的指责和抱怨,对孩子来说,就是一种“语言暴力”和“情绪暴力”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,他们长大后更可能成为下面3种人:

1、怨天尤人,人见人烦

完美地继承了你的衣钵,喜欢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:

工作做不好,想的是领导和同事在刁难;生活中不如意,想的是家人不理解...

他们从不会想,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的,该怎么改进,该怎么解决?

这样的人,有谁会愿意和他交往?

2、讨好型人,不敢表达真实自我

还有些人,从此变得自卑,什么都认为是自己的错,成了典型“讨好型人格”的人。

就像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里的松子,父亲从小只会指责她,几乎没给她过笑脸。

于是,她爱上了“做鬼脸”的表情,就因为父亲只有在这时才会对她漏出笑容,直到长大,她还保留着这个习惯。


后来遭受诬陷,她和父亲产生激烈冲突,选择离家出走,情人对她拳脚相向,她却还是做着卑微的工作养活他。

这样的人,一生都在讨好他人,总是在寻找“爱”,渴望得到“爱”,却也最不被人重视。

3、悲观消极,容易走向绝境

还记得去年那个跳楼自杀的初中男孩吗?

当时因为他和另外两名同学,在教室里打牌,被老师看到,把他们家长请到学校配合教育。

男孩的妈妈和老师交谈完,在教室走廊,当着来来往往的同学,连续扇了男孩几个耳光,接着把他推到墙边掐脖子,戳脑袋。

在走廊独自沉默几分钟之后,男孩爬上阳台,纵身一跃...

Grace在想:

当时男孩是怎样的绝望心境,妈妈毫无顾忌他自尊心的指责大骂,让他感觉多么羞耻,多么不堪忍受!


有些父母真的没有想过,长期的指责和抱怨,对孩子的伤害能有多大!

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你的言行如何,就会教出怎样的孩子,千万不要让“指责和抱怨”成为家庭世袭的魔咒。


3招破解,爸妈打压式狮子“吼”

有的爸爸妈妈说:“我也不想吼孩子,也想和他好好说话,但是白天工作,还要应付各种人事关系、夫妻关系,已经精疲力尽,如果孩子这时哭闹任性,怎么能忍住不呵斥他指责他,我也不是完美的人啊!”

Grace相信,这才是大部分爸爸妈妈的心声,我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,我给的建议是:

1、好情绪才能有好办法

很多时候我们指责孩子,是因为自己处于一种焦躁的情绪中,孩子只是导火索。

哪怕,真的是孩子的行为刺激到我们,我们首先要处理的都不是孩子的行为,而是这种“令人难受”的感觉。

研究表明,人在生气时,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会受刺激而活化,此时就容易做出“不理智”的冲动行为,说出“不理智”的话语。


我们先暂且放下“要教育他,改正他”的想法,给自己一个冷静空间,等情绪平复后,更容易找到和孩子沟通的方式。

2、“共情”替代“指责”,才是长期有效的方法

想象一下,当你的孩子摔倒了,脑子冒出的第一个想法会是什么?

“孩子怎么不看路,又摔了!”还是“孩子为什么会摔倒呢?”

前一个是“指责型”沟通,后一个称为“共情式”的沟通。

我想起跳妞在幼儿园时的一件事,有一天外婆接她放学,一出幼儿园就开始无理取闹,发小脾气。

回家后,外婆打电话向我告状,我让跳妞接电话,和她说:“跳跳,妈妈知道你很生气,才会扔东西的。”

这一句话,瞬间让她卸下面具,委屈地哭诉:“妈妈,今天小玲(同班同学)不和我玩了,她说....”


如果我也和外婆一样,指责她,她只可能更生气,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她在学校发生了什么。

3、不要追求完美,尤其是对孩子

有些爸爸妈妈,总是追求完美,希望孩子做正确的事,成为正确的人。当孩子犯错,他们就忍不住指责起孩子。

他们觉得正确、完美的孩子才是好孩子,才能在未来活得更好。

殊不知,这种完美心态,剥夺了孩子试错的勇气,他更可能成为一个只会活在他人设定框架内的人,总是在乎别人的评价,而不是自我的感受。

停止指责和抱怨孩子吧,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,而是理解孩子,让他走在成为“自己”的道路上。

*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

更多精彩内容请戳

*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。

点个再看?,愿天下孩子都能快乐成长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